为什么口音很难改变 日语 英语 母语 方言 四川话_网易订阅
点击关注“有料有趣又专业”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说着同一种语言的人,口音却可能千差万别。你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口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口音形成
点击关注“有料有趣又专业”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说着同一种语言的人,口音却可能千差万别。你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口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口音形成后很难改变?
口音是怎么形成的
中国有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对于语言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分散在不同的地理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形成特定的发音方式。你可以想象一下,说着同样语言的一群人被分为两部分,分别在两个孤立的岛上生活,随着时间流逝,地理距离与社会隔离会让这两个群体发展出各自的方言或口音,甚至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一些专家认为,口音还与地方气候有关。例如,西北地区海拔高,空气干燥,声波传播远,故语音高亢嘹亮;四川盆地气候湿度大,声波衰减快,故四川话尾音粗长而通透;江浙地区气候温润,故语速快,声音清悦,“吴语伲侬”;广东湿热,海风大,故鼻音重;东北气候寒凉,吸气慢,呼气快,主要靠嘴呼吸,口音也是口腔共鸣多,鼻腔共鸣少。
为什么年龄越大口音越难改
人的口音一般是在幼时形成的,随着年龄增大,想改掉口音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在婴幼儿阶段,我们的大脑中有着极为丰富和敏感的神经突触,使得我们具有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然而,在青春期结束后,学习语言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学习新语言的能力会逐渐下降。
有实验证明,人脑纹状皮层的神经突触增长最旺盛的时期是在人出生2~4个月,在出生后8~12个月的时候达到顶峰,这个时候婴幼儿的神经突触比成年人要多50%左右,随后神经突触慢慢减少,到十多岁时,会丧失40%的神经突触。这些丧失的神经突触是被大脑自动修剪掉的,它们是大脑中不经常使用的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在人生的早期阶段,我们有语言本能,能够毫不费力地学会几种语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本能就会减弱。
普通人在十多岁之后,语言学习变得不那么容易、自然。科学研究表明,儿童不仅比成人更容易学习语言,而且还更容易学会新的口音。随着年龄的增长,最难学习的部分是语音语调。因此,一个人成年后很难改变他幼年形成的口音。即使一个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但如果这门语言习得于青春期之后,那么他将永远无法掌握正宗的口音。
为什么成年人说外语都带着母语口音
我们在生活中还会发现:大多数中国人说外语总是改不了中式发音,外国人说中文也有很奇怪的口音。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比如日本人说英语、印度人说英语也带有独特的发音。为什么我们很难说一口纯正的外语?
人在幼时学习母语时,一开始都是吞吞吐吐的,这是因为幼儿需要通过口腔肌肉练习发音,后来越来越熟练,口腔的肌肉已经形成下意识的动作了,自然就出口成章了。而当我们成年后学习外语时,发音时口腔肌肉已经习惯用母语的发音方式了。这就是为何成年人矫正口音十分困难的原因。因为我们的母语会干扰我们的外语发音。
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听到外语发音,大脑首先会在自己熟悉的母语发音中去寻找与这个发音相似的音,然后会认为听到的这个音就是母语中的某个音。如果你听过日本人说英语,一定会对他们的r、l不分深有体会。日本人发不出英语的r,不是因为舌头硬,也不是口腔结构有问题,而是因为日语里也有个r,这个r的发音介乎于英语的r和l之间。正是由于这个音的存在干扰了他们对英语r、l的识别。此外,我们知道印度人说英语口音很重。这是因为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早已深入印度社会各个角落,印度有庞大的英语使用群体,有标准的用本地文字表示英语的方式,这使得印度的英语口音独特而稳定。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2.4B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将好文“分享”给更多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