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你囤课吗 职场 网课 性知识 英语口语_手机网易网
“精品课程9.9元限时秒杀”“爆款课程5折特惠”“文学、经济、心理学等课程精彩纷呈,总有一款适合你”……“双十一”促销季来袭,众多网课平台也纷纷开启促销模式。许多人除了
“精品课程9.9元限时秒杀”“爆款课程5折特惠”“文学、经济、心理学等课程精彩纷呈,总有一款适合你”……“双十一”促销季来袭,众多网课平台也纷纷开启促销模式。许多人除了“剁手”囤货外,还大量下单囤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也在变革,常以“快餐”形式进行售卖。“学海无涯,付费作舟”,付费买课,能否化解人们的“知识焦虑”?买到就是真正学到吗?一些人本想通过学习知识缓解焦虑,不料又因为学习产生了焦虑情绪。
1
“知识付费”成潮流
90后定安女孩张玉妮毕业后在深圳一家外企打拼。工作近5年后,她从职场小白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部门骨干,逐渐在公司站稳脚跟。但是,她的职场危机感很强。看到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做的PPT(幻灯片)更炫酷吸睛时,她内心就会莫名感到焦虑。
“不少前辈都说,干我们这行不需要擅长制作PPT,但我认为给客户讲解时,更加完美的PPT是加分项。”张玉妮说。为此,她毫不犹豫花钱报了一个PPT提高班。
作为付费知识产品的受益者,张玉妮认为,“利用通勤、睡前、周末等碎片化时间学习,能有效提升自己。”她刚入职时购买了一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的课程。在长达2年的学习中,她的英语口语水平突飞猛进。
“一天不求知,心里就不安”,这句付费课程广告语,是不少知识焦虑者内心的真实写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海南大学旅游专业学生小利也经常会感到知识焦虑。当身边的同学对财经、种业安全等领域知识侃侃而谈时,小利会莫名产生挫败感。
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学到更多知识,小利不断购入“28节让你赚钱的理财课”“Vlog制作入门技巧10讲”等速成课。
媒体调查发现,回顾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历程,很多人将2016年作为“知识付费元年”,喜马拉雅、知乎、得到、分答、果壳、36氪、豆瓣等网络平台纷纷推出付费课程、付费阅读、内容打赏、有偿问答等产品和服务,知识付费也踏上了发展“快车道”。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宅经济”迅速走红,人们比以往呈现出更加强烈的知识付费意愿,其间63.1%的中国用户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
知识付费的火爆程度也在有关机构的调查数据中得到了印证。截至2020年,国内知识付费用户数已增长至4.18亿人,市场规模达392亿元;预计2021年,知识付费用户数量将突破4.77亿人,产业整体规模将达到675亿元。
据得到App介绍,截至2020年年底,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达到2403万,其中付费用户占比为25.71%。喜马拉雅港股上市招股书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喜马拉雅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11亿,付费率为12.3%。
2
快餐式学习要不得
三亚学院国际设计学院大四学生小何经常购买知识付费产品,“我在小红书上花900元购买了原画课程。为了扩宽就业渠道,我还买过导游培训课程。”
小何告诉记者,她身边不少同学从大一开始就用付费课程“武装”自己,购买课程五花八门,涉及教师资格证考试、营销、计算机编程、视频剪辑、摄影等内容。
小何说,“原画课程共有7节课和绘画指导,能够帮助我快速入门。但是,导游课程我至今都没上完。”
小利花费上千元购买理财课后,只上了不到5节课就放弃了。直到课程过期,他也没有再打开个人账户里的课程视频。
小利坦言,自己短期内不会再购买知识付费产品,一是因为学校日常课程多,学习压力大;二是部分网络课程质量难以保证,“知识的获取和消化都需要时间,许多短时间‘速成’的快餐式课程,更像是碎片化知识的堆砌,很难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提升自我、获取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知识付费成为潮流再正常不过。”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肖芒说,缓解知识焦虑,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需求,不要跟风学习,避免陷入新的焦虑之中。
3
化知识焦虑为学习动力
有专家认为,知识焦虑一直都存在,很多知识付费平台为了让人产生购买欲望,不乏采用夸张的话术吸引读者,营造出所谓的知识焦虑。
那么,应该如何缓解知识焦虑呢?肖芒认为,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实际需求。“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减少一些功利心,不要一味地追问‘读了多久才能进步’‘读了有什么用’。”
肖芒说,目前互联网上看似知识很多,但是碎片化的内容充其量只能算作信息,不是知识。那些打着“几分钟读完名著”“十几节课带你入门”旗号的“干货”,能快速帮助人们概览某些领域的信息。但是,这些是破碎、被人咀嚼过的信息,并不是整体性知识。“真正的知识,不是拼凑碎片化信息,应该是被个人内化后的心得。”
对此,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刘湘洪持相同观点。她认为,通过走捷径获取的快餐式知识,在短期内或许能给人带来一些心理安慰,但很难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
学习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计划更有利于深入学习、长期学习。刘湘洪说,必须认识到为知识付费的行为不等于获得知识,将其转化为个人所得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适当的知识焦虑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但是,过度的知识焦虑会让人无形中承担更多心理压力,不利于身心健康。
刘湘洪建议,人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面对汹涌如潮的海量信息,与其焦虑,不如将其化为学习动力,从自身职业发展、学习需要出发,明确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而不是盲目跟风购课。
目前,付费课程品质良莠不齐、内容同质化以及广告宣传“贩卖焦虑”等情况频频被人诟病,肖芒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相关课程时要擦亮眼睛。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营造良好的消费秩序和消费环境。
数说
知识付费市场火爆
截至2020年,国内知识付费用户数已增至4.18亿人,市场规模达392亿元;
预计2021年,知识付费用户数量将突破4.77亿人,产业整体规模将达到675亿元。
名词解释
知识焦虑
知识焦虑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焦虑,是个人面对海量信息时只能浅层吸收或难以吸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恐慌。表面上看,知识焦虑是一种求知饥渴。从深层来看,知识焦虑更多源自个人对知识的错误认知。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知识相对个人来说是无限的,如果没有明确学习方向,就容易陷入盲目跟风的焦虑状态。另一方面,学习任何一种成熟的学问或知识都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徐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