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内0基础学会英语靠谱吗

外教一对一哪家好 2022-03-15 14:31123未知admin

3. 七大行动是什么? 阅读时间:15分钟 视频:18分钟 很多中国孩子非常擅长做英语阅读题,然而一到听力题就懵逼了,但是一看听力文稿,发现单词都认识。也就是说把听力当做阅读题


3. 七大行动是什么?

阅读时间:15分钟 视频:18分钟

很多中国孩子非常擅长做英语阅读题,然而一到听力题就懵逼了,但是一看听力文稿,发现单词都认识。也就是说把听力当做阅读题来做的时候是没问题的,但是就是听不懂。或者虽然能听懂,但是遇到外国人的时候想说的话就说不出来。为什么呢?

有一个叫龙飞虎的人做过一个TED演讲,叫做“如何在六个月内学会一门外语”,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下↓

我觉得作者龙飞虎说得很有道理,因为他说的基本上就是一些语言习得最经典的理论,只是他用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表达出来,所以让不了解这些理论的人眼前一亮。所以其实就是给这些理论做了一下靓丽的包装而已,请不要过度神话。他所说的整个学习方法就是我现在在美国公立小学教的沉浸式中文教学(Mandarin Immersion)的方法,下面具体和大家聊一聊。

首先六个月就能学习一门外语是不是一个噱头?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标题你会点进去看吗?如果点进去看之后发现内容不好你会分享吗?

六个月大家听上去很短,实际上如果每天6-8个小时学语言,而且是用沉浸式方法,半年真的已经很多很多了。绝对足够让你张口说话,进行沟通和交流了。

然后我们看看他的“五大原则和七大行动”。

下面我来具体说说这些原则和行动,以及对于外语学习者和外语老师来说都有什么启发。

五大原则:

1. 关注和你相关的内容

人本质上都是自私的,最关心的内容就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我这次去美国最大的外语会议ACTFL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上,听到Stephen Krashen(龙飞虎后文也有提到的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和 Carol Gaab在讲座里就提到这一点: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就是他们自己,所以把教材上的内容和他们自己关联起来,他们才会感兴趣,否则他们会觉得有什么用。

我以前写过一篇《》,里面提到一个教学案例,就是讲到过生日的时候,让学生写关于自己过生日的文章,然后他们很高兴,就学得很快。我在《》里也介绍过把数学题改编成和学生相关的填空题,他们就很感兴趣。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外语教学,还适用于任何其他学科。比如美国的社会科学(social studies)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学习内容是:家庭→学校→社区→自己所在的城市→自己所在的州→自己所在的国家(美国)→世界上其他的国家。

同理,你对一个一年级的小孩说让他『爱人民』就是一个很抽象而且和他本人不相关的一个概念。你让他抄100遍他也不知道什么是『爱人民』以及怎样『爱人民』。你让一个初中的孩子反复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又不举一些和他生活相关的例子,他又怎么会明白?

2. 从第一天开始就用目的语进行交流

语言的目的主要就是用来沟通和交流,所以很多老师会在开始就教一些基本用语:你好、谢谢、对不起;上课、请坐、站起来;我可以上厕所吗;我不明白;慢一点;xx的中文怎么说?等等。因为你每天都会用这些语言,所以这些话他们就能反复说。

3. 理解信息(comprehensible input)→习得语言(acquire the language)

1)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CI)

我上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喜欢韩国的乐队,所以那时候就反复听神话的CD。然后我就很困惑:为什么我天天听韩国歌曲的CD却依然一句韩文都不会说?

后来我开始看日本动画片,然后我发现我逐渐地能听懂并且会说很多日常用语。为什么?

因为我摄入的信息是否能理解,十分重要。只是听韩文CD却没有任何人给我讲解是什么意思,这种摄入是无效的,听多少也没用。这也是龙飞虎在演讲中提到的为什么仅仅呆在一个目的语国家却无法学好外语的原因——因为这些语言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一串串的音符而已。

但是我看日本动画片的时候下面是有中文字幕的,所以当我总听到同样一句话,下面又有中文翻译,我就能理解它的意思,这样的摄入是我可以理解的。

这就是Stephen Krashen大神所提到的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当学生不理解他所摄入的内容时,他是无法吸收的。所以当老师在讲台上巴拉巴拉地讲时,要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你在讲什么。

我在《6大秘笈教你用全外语授课,学生不走神还都能听懂!》里也有详细介绍老师如何在教学中提供“可理解性输入”,最大限度让学生听懂你在说什么。

2)语言习得理论 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和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学习是特意去学习,而习得是无意间获得的。举个栗子:

老师上课的时候教你:火:fire。这是语言学习。

但是如果你路过一个地方,然后着火了,有人大喊:fire!!!你记住了,这就是语言习得。

哪种学习方法你的印象会比较深刻?

第二种。

为什么?

因为那是你自己主动去记的,不是老师灌输给你的。

(每次提到fire我都会想到The IT Crowd,我实在是太喜欢这个剧了XDDD)

人是如何『习得』自己的母语的?为什么学习外语的时候不能像母语者『习得』自己母语一样地学习外语呢?于是就有了『一语习得』(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和『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这两个概念。语言学家们就在研究人是如何习得自己的母语,以及这个过程如何能够帮助外语学习者像学习母语一样学习外语。

(他好像打错了,应该是principle #4)

4. 生理训练:肌肉训练

龙飞虎说学习语言很大程度上是肌肉训练。就像你第一天做一个新的运动,浑身酸痛,但是习惯了就不痛一样。就像弹钢琴和打字一样,熟练了,你就是肌肉在运动,而非脑子在动。所以模仿母语者的发音方式,开始会有些酸痛和不习惯,但是让你的肌肉熟悉那种感觉,就会越说越好。

5. 好心情很重要(affective filter)

龙飞虎说如果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是没法好好学外语的,所以要在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下学习。这个也是Stephen Krashen提出的“情感过滤理论”(affective filter)。当学生在一个非常紧张害怕的环境中学习的时候,他们没法记住很多,都被负面心情所过滤掉了。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老师在班里数落学生一节课,说学生笨,把学生数落到哭为止,然后临下课五分钟开始讲课,然后拖堂继续讲课,学生能学得进去吗?如果老师提前备好课,然后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对错,老师都会给予鼓励的眼神和肯定,那又会是怎样一番体验?

七大行动:

1. 多听

多听对于学外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根据前文提到的可理解性输入,如果你的听力材料比你现阶段的能力高太多,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没有中文翻译和图片辅助,只是这么盲听,也没有多大效果。

作为老师来讲,就需要反复大量用学生能懂的词和句子重复,让他们明白你在说什么。

2. 关注意思

我们最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没有人会逐字翻译How are you?(怎么是你?)以及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我们是先了解这个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我们学世界各地的『我爱你』的时候,有谁会先去搞清楚『Je t’aime』的里面每个词是什么意思,以及法语那超级变态的语法(这么短一句话就包括了动词变位、宾语提前和缩写)?不都是先了解其意思么?你跟妹纸深情款款地用这句话告白很浪(zhuang)漫(x),但是你给她讲语法就没(sha)戏(x)了好吗。。。

如果你看到有一个墨西哥人冲你竖起大拇指然后说『Muy bien』,你首先会知道那是好的意思,而不是查字典muy(very)和bien(good)是什么意思(因为你可能根本也不知道怎么拼)。

我们通常知道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却不知道每个字是什么含义。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的理解,因为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它的意义。所以在初学一门语言的时候,通过各种途径(字幕、肢体语言和图片等)来了解词句的含义,很重要。

即便是学到后来,开始背单词的时候,背单词的大概含义或者说逻辑本义(比如上、下、好、坏)也比背精确定义要有用得多(比如如火箭般飞上去其实逻辑本义就是上,只是程度更高一些)。这些我在《如何科学地背单词》里面都有提到过。

3. 混合你会的词

当你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的时候,就可以试图混合它们组成短语和句子了。比如喝+水,以及进阶版的我+想+喝+水。不管学生的语序是什么,哪怕是『想喝水我』,他也能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了。

我们班有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上幼儿园的时候就问:『如果cup的中文是杯子,cake是蛋糕,那么cupcake是不是就是杯子蛋糕?』所以不要小瞧学生的组合能力,他们能说出很多让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那么对于老师来说,有哪些词是最值得先教的呢?必然是高频词。比如外语教学中常见的Super Seven ,也就是最核心常用的七个词汇/句型表达。

所以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还是任何一门语言,如果先教这七种表达方式,会有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关注核心意思

龙飞虎说,如果你非得把一句话所有意思都弄明白,不明白就很难受,就会很痛苦。因为我们在刚学习外语的时候,沟通是最重要的,因此关注核心词有助于帮助你理解意群,而非字对字的逐字翻译,这样才能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对方说了些什么。能够区分出核心词汇和关键意思也是一项本事,就像你能够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中过滤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一样困难。

这对做翻译来说也是很有用的一个策略。因为翻译也不是逐字翻译,是在你充分理解要翻译的语言之后用自己的话再转述出来,翻译出来的才是人话。(我上大学的时候翻译老师跟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说人话』。其次就是『你们还会好好说中国话么?』)

5. 找一个『语言家长』

先让我们看看什么是『语言家长』。他说你在自学语言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人一直陪着你练习,就像你的家长一样耐心,跟你说话的时候用简单的词句,减慢语速跟你练习。这个语言学术语叫做“parentese”,就是家长跟小孩说话的方式。

因为语言学家一直在寻找小孩如何习得母语,然后应用在二语习得上,然后就发现家长跟孩子说话充满了叠词(比如吃饭饭),以及略微夸张的语音语调(研究显示即便聋哑人母亲跟孩子用手语说话也会有比常人更加夸张的面部表情、口部动作和肢体语言)。

除此之外,作者还说你的配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很好理解,因为没有那么大耐心嘛~ 我认识很多想学中文的学生都是因为女朋友是中国人,我问为什么你不跟她学,他们说因为她没有时(nai)间(xin)~就像有些找了歪果仁做男朋友的女生想要改作文,我就说找你男朋友啊,她们总会给我各种理由:他说话太直接了,说我写得太差,不想看,没时间之类的。。。

那么“语言家长”对于老师的启示是什么呢?

6. 模仿母语者的口型

这个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中国人学外语,为什么总说得不好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元音发音不够饱满,发音过于靠前。这个我以后得录个电台节目来讲这个问题,文字解释不清楚。

7. 多感官的重要性

作者的原文是『Direct Connect to Mental Images』,讲的是图片对于学外语的重要性,我之所以翻译成多感官的重要性,是因为其他感官也很重要。先说说视觉吧,也是作者所强调的。他举得例子就是我前文说的『火』的栗子。你看着fire这张单词卡嘴里叨叨火火火的效果绝对不如看着一张火的图片然后听到有人说『fire』的效果好。当然效果最好的是你亲身经历这件事情(有视觉、听觉和运动)然后『习得』的。

(我实在是太喜欢The IT Crowd了XDDDD)

然后就是听觉和动作。有一个很著名的语言教学法叫做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简而言之就是老师说词、短语或者句子,然后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当然背后还有很多理论和演变,这里只是最简单的一个方面。比如你说眼睛,学生就摸眼睛,然后你让学生跟你一起说眼睛。比较著名的就是“头儿肩膀膝脚趾歌”。

结语(guǎng gào)

六个月就学会一门外语,不是不可能,要看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是不是有一个好老师带,有没有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果大家想要看看好老师是如何帮助孩子迅速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在听力考试中迅速提分的,可以参加我们美国加州小学的年度优秀教师Mrs. Alarcon的英文课。

我们的课程和龙飞虎的五大原则是一样的——

更多课程详情,欢迎查看今天的二条文章推送~

新改版的微信,怕错过我们的文章?加星标就不会错过啦↓

英语培训哪个机构好?怎么选择英语培训机构-新世界英语网

联系QQ: 邮箱地址: